荀彧苦思许久,终于想到一处关键地方。

      “既然如此,那太行山人辛苦做这一番大事出来,难道是为了选择其他人当君王吗?”

      “当然不了,他是最贤者,人们自然会选他为君。”

      他这样对着荀攸说道:“所以他这一套说辞,归根到底还是为他自己。”

      荀攸笑了:“这事我当然知道,不过他是最贤,他的子孙却未必如此,而且太行山人还在平时不断说过,为君者动力最强的时期不过十年,十年之后就要换人,然后再次轮流,谁的动力强,谁做的事好,谁就来当。”

      “他还说过这事?”荀彧震惊了。

      那这个太行山人辛辛苦苦这样是为了什么?

      只为了当十年的君?

      不,是为了名留青史吧?

      就像孔子、孟子。

      孔孟后人又有几个能与他们相提并论者?

      但他们至少是人人皆知。

      皇帝很多,但又有几个皇帝被百姓所知者?

      相反人人都知道孔子,哪怕是老头子也能知道孔圣人三个字。

      可是问下当今皇帝是谁,恐怕一些吏员都不清楚,也就是士族官员才能清楚。

      荀彧明白了,对方求的就是名。

      所以才做老师啊。

      他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  同时也明白了荀攸为什么要支持太行山人了。

      因为在这种体系下,荀攸也有机会施展心中抱负,成为一国之君,成为华夏之龙。

      这种机会谁能给他?

      曹操、袁绍、还是朝廷?

      都不可能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