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了就是做了,没做就是没做,一目了然!

    那刘瑾还是指使宋玉将李东阳的儿子李兆蕃从诏狱里面捞了出来,紧接着又与李东阳一起谋划了这一出出好戏,群臣又不是瞎子聋子,结合汤绍宗一事,自然就明白了刘瑾和李东阳的所作所为!

    汤绍宗到底是中山侯汤昊杀的,还是当真自尽而亡,这些都不重要!

    重要的是,汤绍宗之死,确实与李东阳脱不了干系!

    他们本想让谢迁执掌翰林院,不过考虑到谢迁嫉恶如仇的性情还是有些犯怵,再者谢迁本人也举荐杨廷和,那就更没什么好说的了。

    中山侯汤昊就是要用汤绍宗这条命,将刘瑾与李东阳的暗中勾结给公之于众,就是要给李东阳扣上“阉党”之名!

    勾结阉人犯法吗?

    当然不犯法,所以凭此也扳不倒李东阳这个内阁首辅。

    但是这不道德!

    那么,现在让杨廷和执掌翰林院,对皇帝陛下而言,自然是一件十分有利的事情!

    至少在文臣士大夫眼中,这是该千刀万剐的死罪!

    更别提这李东阳勾结之人,还是那个天杀的刘瑾,前不久才借助一场“御道遗书案”大肆羞辱了文臣缙绅一番,致使天官马文升因暴晒而病重,致使三位老臣因暴晒致死!

    如此丧心病狂的乱国阉人,你李东阳还敢去勾结他,到底存的什么心思?

    你李东阳还是个人吗,还要脸吗?

    其实最好的解决办法,就是李东阳自己识趣一点,下朝之后主动递交辞呈,然后致仕归乡,这样还可以互相留下一些体面。

    事实上,翰林学士这种学官,基本上是不会参加朝堂争斗的。

    李东阳见到这一幕,死死地咬着嘴唇,却不敢说出任何反驳的话语。

    他们头上还有着内阁大学士压制,再者其本身也没有什么行政实权,也没有任何争斗的必要。

    一臣不任二事,这是国朝惯有的规矩。

    尤其是刘健这位东宫帝师,从成为帝师那一刻起,他的行政路线就已经被强行规划好了,最高的职位就是内阁首辅,一如现在刚刚进入内阁的杨廷和。

    这就是中山侯汤昊的狠辣反击!

    然而李东阳就算想明白了这一点,他却是什么都做不了。

    但是翰林接近皇帝,乃身处权力中心之近臣,可以很快贵极人臣,甚至跻身内阁,地位异常清贵,再者能够进入翰林院的人全都是饱读诗书的才学之士,主要也是通过科考厮杀出来的,因此翰林院地位尊崇,被视为士林中枢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