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六十七章 水月禅寂(2/3)
家人说道:“是个游走四方的行脚僧,同封大学士那江南五大夫一路来碧霄的,还说他从前受过王爷布施。”
荣世祯心中一动,暗想:“难道是他?”忙起身道:“快请禅师进来。”
须臾间家人领了一个老僧进来,只见那老僧慈眉善目,一对白眉长长垂了下来,缁衣敝旧,草履污秽,拱手合十下拜道:“檀越还记得贫僧么?”
荣世祯只觉往事汹涌而来,忙上前施了礼,便挽住白猴的臂膀,说道:“白猴禅师,当真是你!”拉着他一起坐了下来,问道:“你怎么会来碧霄?一向可好?”
小厮奉上了茶水,白猴禅师谢过不用,转向荣世祯,脸色甚是忧叹,说道:“那时荣施主将昙花寺交托于我,我原想好好经营寺庙,礼敬佛祖如来,可惜世事不如人意,老僧辜负了施主一片慈心。”
荣世祯说道:“裕朝篡夺大恒江山,江南又经刘氏义师反正,老百姓的日子必不好过。你僧侣是化外之人,却也难以立足了。”
白猴禅师说道:“岂止如此?老僧到京城见过荣施主一面之后,回到昙花寺还不久,就听说你与萧氏——当时还是摄政王——不知何故大吵了一场,还听说你忤逆圣旨离了京城。当时老僧十分挂念施主,为施主点了一盏海灯,日夜念经祈福。
”不料又过几日,县衙门一伙儿差役,凶神恶煞找上门来,不由分说把昙花寺的门楼殿宇拆得七零八落,还拿了重刑犯人戴的枷来,将老僧和寺里小沙弥一起下到狱中,连附近山民都遭了殃。可叹大伙儿吃辛受罪,思来想去,谁都想不出犯了哪条律法。昙花寺就此……就此散了。”
荣世祯听得暗中跌脚,心中愧恨交集,想着:“我这些日子所遇事情太多,竟未得空顾一顾昙花寺。当时白猴与我提供了昙花寺血案的明证,我才识破了萧在雍的面目。他与我对峙之时,我并未说出白猴的名号,只说是我的手下在昙花寺附近‘机缘巧合遇见了一个证人’,不想就这句话带累了他们。他一转脸就拔树寻根,泄愤去了。”
但这些缘由,前前后后涉及太广,荣世祯一时三刻也不便解释明白。他心中打定主意,一定要好好补偿白猴,问道:“那老禅师后来是怎样脱身的?”
白猴说道:“萧氏登基,大赦天下,县衙门这才把老僧等一干人犯都放了出来。老僧身无分文,昙花寺也住不得了,便又做起了行脚僧。后来,刘氏义师兴兵反抗,老僧又屡遭颠沛流离,那也不必多说。
“直到冬天,老僧遇着那五位士大夫,个个都是乐善好施的礼佛人家。老僧出入人家院里,常为他们传递书信,方才有个着落。”
荣世祯说道:“那五大夫果是忠臣么?”
白猴说道:“那五大夫因知亲戚做了南恒朝的官儿,他们五家不便与裕朝官府来往,只怕为人查了出来,所以都赋闲在家,耕种课子。面上无所事事,实则暗中常常联络,只盼能恢复大恒江山。前不久,其中一人意外从古物贩子手里买到了玉玺碎片。五大夫激动万分,便要敬献给南恒正统天子。
“老僧想着,裕朝不重佛法,衙门时常驱逐流离僧道,江南已是立不住脚了,便求了五大夫提带,一起坐大船离了江南。路上听说南恒天子移跸碧霄,我们又换了马车赶来关中。到了碧霄城里,老僧听说平南王正好也在。各人须寻各自门,五大夫自去朝见天子,我老僧就来见荣施主了。”
荣世祯命人出去张罗素斋,沉吟片刻,忽然对着白猴单膝下跪,说道:“禅师,是我连累了你,请你受我一拜。”
白猴禅师吃了一惊,忙伸手扶起荣世祯,说道:“这话从何说起呢?”
荣世祯说道:“我当初受萧氏欺骗,多亏你一语惊醒梦中人,是你助我识破了萧氏的奸谋,回到正道。”
白猴瞪圆了一双微浑的眼睛,颤声说道:“怎么是我助你识破了奸谋?难道你和萧氏反目成仇,与当初昙花寺的血案有关?”
荣世祯站起身来,拉着白猴的手,说道:“旁的话……我也不多说了。老禅师心下是要游走四方呢,还是要安定下来?只要你肯开口,我必倾其所有相助。”
却觉白猴禅师一只苍老干枯的手剧烈颤抖,白猴满脸不可置信之色,瞪着荣世祯说道:“难道后来你扶持南恒朝,与萧氏裕朝分庭抗礼,闹出了无穷无尽兵戈战祸,都是……都是源于昙花寺一案?”声音抖得厉害,似乎如遭重击。
荣世祯见他神色有异,忙道:“萧氏既然图谋不轨,那天下注定是不能太平的。即令没有你助我认清昙花寺血案真相,他也不能蒙骗世人一辈子啊。而今江山两分,狼烟四起,往大里说,那是国祚衰微所致,难道是你我两个肉体凡胎能左右的?”
白猴禅师眼望屋顶,口中喃喃念了一段佛经,忽然砰得一声跪了下来,以头抢地,咚咚连磕响头,地砖上磕出了几抹触目惊心的血痕,叫道:“荣施主,我央你一件事!”
荣世祯心中一动,暗想:“难道是他?”忙起身道:“快请禅师进来。”
须臾间家人领了一个老僧进来,只见那老僧慈眉善目,一对白眉长长垂了下来,缁衣敝旧,草履污秽,拱手合十下拜道:“檀越还记得贫僧么?”
荣世祯只觉往事汹涌而来,忙上前施了礼,便挽住白猴的臂膀,说道:“白猴禅师,当真是你!”拉着他一起坐了下来,问道:“你怎么会来碧霄?一向可好?”
小厮奉上了茶水,白猴禅师谢过不用,转向荣世祯,脸色甚是忧叹,说道:“那时荣施主将昙花寺交托于我,我原想好好经营寺庙,礼敬佛祖如来,可惜世事不如人意,老僧辜负了施主一片慈心。”
荣世祯说道:“裕朝篡夺大恒江山,江南又经刘氏义师反正,老百姓的日子必不好过。你僧侣是化外之人,却也难以立足了。”
白猴禅师说道:“岂止如此?老僧到京城见过荣施主一面之后,回到昙花寺还不久,就听说你与萧氏——当时还是摄政王——不知何故大吵了一场,还听说你忤逆圣旨离了京城。当时老僧十分挂念施主,为施主点了一盏海灯,日夜念经祈福。
”不料又过几日,县衙门一伙儿差役,凶神恶煞找上门来,不由分说把昙花寺的门楼殿宇拆得七零八落,还拿了重刑犯人戴的枷来,将老僧和寺里小沙弥一起下到狱中,连附近山民都遭了殃。可叹大伙儿吃辛受罪,思来想去,谁都想不出犯了哪条律法。昙花寺就此……就此散了。”
荣世祯听得暗中跌脚,心中愧恨交集,想着:“我这些日子所遇事情太多,竟未得空顾一顾昙花寺。当时白猴与我提供了昙花寺血案的明证,我才识破了萧在雍的面目。他与我对峙之时,我并未说出白猴的名号,只说是我的手下在昙花寺附近‘机缘巧合遇见了一个证人’,不想就这句话带累了他们。他一转脸就拔树寻根,泄愤去了。”
但这些缘由,前前后后涉及太广,荣世祯一时三刻也不便解释明白。他心中打定主意,一定要好好补偿白猴,问道:“那老禅师后来是怎样脱身的?”
白猴说道:“萧氏登基,大赦天下,县衙门这才把老僧等一干人犯都放了出来。老僧身无分文,昙花寺也住不得了,便又做起了行脚僧。后来,刘氏义师兴兵反抗,老僧又屡遭颠沛流离,那也不必多说。
“直到冬天,老僧遇着那五位士大夫,个个都是乐善好施的礼佛人家。老僧出入人家院里,常为他们传递书信,方才有个着落。”
荣世祯说道:“那五大夫果是忠臣么?”
白猴说道:“那五大夫因知亲戚做了南恒朝的官儿,他们五家不便与裕朝官府来往,只怕为人查了出来,所以都赋闲在家,耕种课子。面上无所事事,实则暗中常常联络,只盼能恢复大恒江山。前不久,其中一人意外从古物贩子手里买到了玉玺碎片。五大夫激动万分,便要敬献给南恒正统天子。
“老僧想着,裕朝不重佛法,衙门时常驱逐流离僧道,江南已是立不住脚了,便求了五大夫提带,一起坐大船离了江南。路上听说南恒天子移跸碧霄,我们又换了马车赶来关中。到了碧霄城里,老僧听说平南王正好也在。各人须寻各自门,五大夫自去朝见天子,我老僧就来见荣施主了。”
荣世祯命人出去张罗素斋,沉吟片刻,忽然对着白猴单膝下跪,说道:“禅师,是我连累了你,请你受我一拜。”
白猴禅师吃了一惊,忙伸手扶起荣世祯,说道:“这话从何说起呢?”
荣世祯说道:“我当初受萧氏欺骗,多亏你一语惊醒梦中人,是你助我识破了萧氏的奸谋,回到正道。”
白猴瞪圆了一双微浑的眼睛,颤声说道:“怎么是我助你识破了奸谋?难道你和萧氏反目成仇,与当初昙花寺的血案有关?”
荣世祯站起身来,拉着白猴的手,说道:“旁的话……我也不多说了。老禅师心下是要游走四方呢,还是要安定下来?只要你肯开口,我必倾其所有相助。”
却觉白猴禅师一只苍老干枯的手剧烈颤抖,白猴满脸不可置信之色,瞪着荣世祯说道:“难道后来你扶持南恒朝,与萧氏裕朝分庭抗礼,闹出了无穷无尽兵戈战祸,都是……都是源于昙花寺一案?”声音抖得厉害,似乎如遭重击。
荣世祯见他神色有异,忙道:“萧氏既然图谋不轨,那天下注定是不能太平的。即令没有你助我认清昙花寺血案真相,他也不能蒙骗世人一辈子啊。而今江山两分,狼烟四起,往大里说,那是国祚衰微所致,难道是你我两个肉体凡胎能左右的?”
白猴禅师眼望屋顶,口中喃喃念了一段佛经,忽然砰得一声跪了下来,以头抢地,咚咚连磕响头,地砖上磕出了几抹触目惊心的血痕,叫道:“荣施主,我央你一件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