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九章 雁书万金(2/4)
高应麟说道:“我去哪里都随身带着的。”
荣世祯说道:“我不信,什么时候你进宫面圣也带着兵器,我才服你呢。仔细我告诉我父王,再也不请你来了。”
高应麟说道:“你别瞎说。”
荣世祯有说有笑将高应麟送到客舍,王府仆人上来迎接,见到世子衣衫宽大松散,便道:“世子的衣带怎么不见了?”
荣世祯向高应麟挤了挤眼睛,笑道:“被他弄断了。”
高应麟冷声道:“没工夫跟你闲话。”再不顾旁人,径直走入房中。
荣世祯笑着回去了。夜里睡在床上,想到高应麟的一言一行,不由又笑出了声。这些天来他心事重重,所思所念都是前线战事,难得心里如此轻快。
继而想到高应麟没有妻小,孤身一人来到云南,身边不过三五幕僚而已。平时不是处分公事,就是官场来往,既无亲友相伴,又不出门游玩。金枝玉叶的皇子,却过得如此无滋无味,想想也真是可叹。
荣世祯翻了个身,暗暗打定主意,翌日自告奋勇送高应麟回绣绮园,对他说道:“四殿下难得来到云南,我们春锦城里,也有好些知书达理的文人才子,大家仰慕你的文采风流,都想认识你呢。”
高应麟看了他一眼,说道:“你什么意思?”
荣世祯笑道:“你要是不嫌弃,我就替你牵线搭桥,多多结交朋友,也不算白来云南一趟,如何?”
高应麟沉吟道:“你怎么突然关心起我来了?是你父王的意思么?”
荣世祯说道:“不是啊,是我自己的主意。你要是不肯,那就当我没说。我不过是怕你一个人在云南太寂寞了。”
高应麟淡淡道:“是么?”
荣世祯见他并无反感之意,于是找了几位相熟的王孙公子说了缘由。众人热心帮忙引荐,给城里有名的名士大儒都下了帖子,邀请众人到平南王府,品论现世文章诗词。
高应麟拗不过荣世祯竭力相邀,当日按时出席。不曾想云南文人见识非凡,谈吐得体,于当时流行的奢靡文风,颇有讽喻之处,甚合高应麟的心意。
几次聚会之后,荣世祯在中间奔走联络,高应麟与几个清流文人有了来往,不时请人到绣绮园讲论书画。
时间一长,绣绮圆文人聚会的名声传了出去,外人称之为“昭王文社”,又说绣绮园变成了云南的小惠文院,一时成为城中美探。
这一天,高应麟到平南王府做客,荣元量因说起“昭王文社”,笑道:“我们乡下地方,不比京城人杰地灵。本地出名的墨客骚人,一只手都数得过来。或有浅薄无知之论,四殿下不要见怪。”
高应麟说道:“平南王殿下太谦了。近来宫中文臣崇尚浮华妩媚文风,自以为是盛世气象,实则一味颓靡奢丽。帝后崇尚简朴自然,如此岂非违背了圣人之意?可叹京畿一带文人只知跟风,挖空心思效仿宫体文风。云南与京城相隔千里,文词诗画纯挚天然,返璞归真,倒是颇有古风。”
荣世祯笑道:“四殿下从前说话惜字如金,如今也打开话头了。可见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。”
荣元量满面微笑,高应麟又带了几幅新得的水墨画给平南王父子鉴赏。荣元量于书画之道本来有限,让旁边诸位清客相公与高应麟对谈品评。
荣世祯本来也能说上几句,但见其中有一幅将军出阵图,他蓦地想起了萧在雍,暗道:“当初要是留下一幅他的半身影就好了,不知我们何时才能相见,想他的时候能看一眼也好。”不觉幽幽叹了一口气。
荣世祯说道:“我不信,什么时候你进宫面圣也带着兵器,我才服你呢。仔细我告诉我父王,再也不请你来了。”
高应麟说道:“你别瞎说。”
荣世祯有说有笑将高应麟送到客舍,王府仆人上来迎接,见到世子衣衫宽大松散,便道:“世子的衣带怎么不见了?”
荣世祯向高应麟挤了挤眼睛,笑道:“被他弄断了。”
高应麟冷声道:“没工夫跟你闲话。”再不顾旁人,径直走入房中。
荣世祯笑着回去了。夜里睡在床上,想到高应麟的一言一行,不由又笑出了声。这些天来他心事重重,所思所念都是前线战事,难得心里如此轻快。
继而想到高应麟没有妻小,孤身一人来到云南,身边不过三五幕僚而已。平时不是处分公事,就是官场来往,既无亲友相伴,又不出门游玩。金枝玉叶的皇子,却过得如此无滋无味,想想也真是可叹。
荣世祯翻了个身,暗暗打定主意,翌日自告奋勇送高应麟回绣绮园,对他说道:“四殿下难得来到云南,我们春锦城里,也有好些知书达理的文人才子,大家仰慕你的文采风流,都想认识你呢。”
高应麟看了他一眼,说道:“你什么意思?”
荣世祯笑道:“你要是不嫌弃,我就替你牵线搭桥,多多结交朋友,也不算白来云南一趟,如何?”
高应麟沉吟道:“你怎么突然关心起我来了?是你父王的意思么?”
荣世祯说道:“不是啊,是我自己的主意。你要是不肯,那就当我没说。我不过是怕你一个人在云南太寂寞了。”
高应麟淡淡道:“是么?”
荣世祯见他并无反感之意,于是找了几位相熟的王孙公子说了缘由。众人热心帮忙引荐,给城里有名的名士大儒都下了帖子,邀请众人到平南王府,品论现世文章诗词。
高应麟拗不过荣世祯竭力相邀,当日按时出席。不曾想云南文人见识非凡,谈吐得体,于当时流行的奢靡文风,颇有讽喻之处,甚合高应麟的心意。
几次聚会之后,荣世祯在中间奔走联络,高应麟与几个清流文人有了来往,不时请人到绣绮园讲论书画。
时间一长,绣绮圆文人聚会的名声传了出去,外人称之为“昭王文社”,又说绣绮园变成了云南的小惠文院,一时成为城中美探。
这一天,高应麟到平南王府做客,荣元量因说起“昭王文社”,笑道:“我们乡下地方,不比京城人杰地灵。本地出名的墨客骚人,一只手都数得过来。或有浅薄无知之论,四殿下不要见怪。”
高应麟说道:“平南王殿下太谦了。近来宫中文臣崇尚浮华妩媚文风,自以为是盛世气象,实则一味颓靡奢丽。帝后崇尚简朴自然,如此岂非违背了圣人之意?可叹京畿一带文人只知跟风,挖空心思效仿宫体文风。云南与京城相隔千里,文词诗画纯挚天然,返璞归真,倒是颇有古风。”
荣世祯笑道:“四殿下从前说话惜字如金,如今也打开话头了。可见酒逢知己千杯少,话不投机半句多。”
荣元量满面微笑,高应麟又带了几幅新得的水墨画给平南王父子鉴赏。荣元量于书画之道本来有限,让旁边诸位清客相公与高应麟对谈品评。
荣世祯本来也能说上几句,但见其中有一幅将军出阵图,他蓦地想起了萧在雍,暗道:“当初要是留下一幅他的半身影就好了,不知我们何时才能相见,想他的时候能看一眼也好。”不觉幽幽叹了一口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