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道峰,问道院。

    元济真人凌空勾勒。

    指尖光辉生笔画,宛如胚胎逐渐长出躯干,最终凝聚成一道符篆。

    过程结构规范,书写严谨,容不得半点儿差错,可成型后又写意潇洒。

    起笔自严,落笔成宽。

    严宽之间颇有几分玄妙道理,言之不明,道之不清,有些东西只能意会。

    玄通自这道符中看到了知守,知严守宽,知方守圆。

    玄玉自这道符中看到了规矩,宽严相济,法理相融。

    玄明自这道符中看到了更多:

    起于己身,落于众生,严于律己,宽以待人,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。

    起于光辉,落于尘土,起落是笔下超生,严宽是和光同尘。

    起于刻板,落于豁达,由循规蹈矩到随心而动,中间一个人生。

    仔细再看,由外到里,由繁入简,不过是一笔一画,一道一理,一人一心。

    见元济真人看向自己,玄明会意一笑,同样探指,指绽荧光。

    元济真人错愕,想不到这位求真观真人行事出人意料,竟也以符论道。

    要知道,天篆派可是以符法立世,符道造诣颇深,书文画符是他吃饭的本事,本身就是他主修之法。

    虽说论道是为论证所学,目的是为了各取所需地汲取道理,开拓见识,深化认知,互相补益,可既然是论,自有前后之分,在交流中碰撞,在论述中交锋。

    玄明道友虽是上乘法成就的真人,但毕竟破境时日尚短,同为大周天境,他战力或许强过自己,可道行就不一定。

    前者力,后者理。

    虽有联系,但非绝对。

    力强者,道不一定在前。

    力弱者,道不一定在后。

    玄明道友以短对长、以寸量尺,委实有些托大了,想到自己此行另一个目的,元济犹豫,不知该不该放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