开水烫面做出的酥皮小糖饼口感要柔软很多,而且放上一天也不会变硬。

    沈静用剩下的糖馅做了七八个酥皮小糖饼,方才回去睡觉。

    第二天,天刚大亮,何氏就过来了。

    沈静不知道她为什么这么急切,嘱咐了慎哥一番,又带了几个酥皮小糖饼,就跟着何氏去了里长家。

    里长看见何氏过来,脸上就露出了不赞同的神色,“老二媳妇,你们真要租地出去另过?”

    何氏作无奈状:“我们也是没办法。您也看见了,我婆婆心里只有三房。自三弟妹进门后生了个儿子,这家里更没有我们二房的地位了。既然我婆婆横竖看我们二房一家不顺眼,我们还不如搬出去另过。”

    里长道:“我也知道你婆婆偏心。可是你不为自己着想,也得为孩子们着想。家里那十几亩地和房子你们都不要了。别光顾着赌气,最后得不偿失。”

    沈静听到这里,才听清楚大概,敢情是何氏宁愿舍了家里的家业不要,也要搬出来另过。没想到二房一家很有魄力啊!

    可是里长却觉得二房早晚会后悔的,不过他怎么说也是外人,劝了几句已经是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了。

    最后在何氏的坚持下,他亲笔写了一张契书,等何氏和沈静按下手印后,这租地的契约便立好了。

    契约立好以后,何氏谢过里长便走了。沈静却没有跟着何氏离开,而是留了下来。

    里长看出她有话要说,又不知道怎么称呼她,总不能跟别人一样叫她童养媳,便轻咳一声:“你怎么没跟着你二婶走?”

    沈静按照村里的辈分叫道:“二叔爷,我想问您一件事,这三里五乡有没有好一点的私塾啊?”

    私塾,里长马上朝她看去,“你要送慎哥去读书?”

    沈静不好意思的点点头:“我也知道家里困难,可是慎哥确实是块读书的料,我不想耽误了他。”

    两个孩子家里的情况,里长也知道,他想了想,“要是慎哥真有读书天分,那确实是不能耽误。不过好的私塾光是束脩就要不少钱。这样吧,我正在教二孙子识字。你们要是不嫌弃,就先把慎哥送到我这里。等你们宽裕些,我再给你们寻个好点的私塾。”

    里长这么说,也是听沈静说慎哥颇有天分,心里不由生出提携之心,万一慎哥真有造化,将来也能结个善缘。

    沈静没想到还有这意外之喜,她本是看里长对待何氏的态度还算亲切,是个好说话的人,就想请他帮忙寻个好点的私塾。怎么说对方也是里长,消息怎么也比她灵通得多。

    哪里想到,对方竟然愿意教慎哥识字,这可真是太好了。

    沈静不知道该怎么道谢好,里长把手一挥,“那这事就这么说定了,明天你就把慎哥送来吧!”

    沈静从里长家出来的时候,还有些做梦的感觉,没想到给慎哥启蒙的事就这么快搞定了。

    人逢喜事精神爽,沈静感觉还没走多久就到了后山。

    上次沈静跟着刘春妮兄妹来后山采蘑菇的时候,只转了几个地方,后山有一半多的地方没转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