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当然,他们这些个清高的读书人不是喜欢竹子就是喜欢梅花,她的香炉自然是比那些黑乎乎的铜香炉更入他们的眼。

    “这香费了好些费工夫,一盒三两银,香炉一百文即可。”

    掌柜皱着眉细细思量:“这香炉制作上乘,堪比瓷器,一百文不贵。那香丸,三两银子虽不便宜倒也不算太过贵重。每月送三盒来吧。”

    米元笑眯眯回道:“卜掌柜,今日这香和竹翠香炉都是送来给您试用的。要是有书生向您打听这香从何处来,还请掌柜帮忙介绍,每隔七日我会带香丸来县里。”当然也会到书铺来看看有没有生意。

    掌柜笑着应下:“那我便不客气收下了。等着七日后你再送香来。”

    米元笑着应下。

    掌柜高兴地将米元李三送出门,这么好的东西,物有所值。

    对此李三有些疑问:“你送香丸和香炉给卜掌柜我明白,可今日为何不多带些制好的香丸?”

    “不急的,我还要找木匠做些盒子放置香丸。”没办法,包装也很重要的。

    “唉……现在既要做香膏口脂,又要制香丸,还有香炉和香膏罐子,现在我们五个人都忙得腾不开手,过阵子你离开村子更忙不过来。我要何时才能在县里买个铺子,游手好闲。”

    李三忍不住笑:“就算开了铺子也闲不得,铺子里哪样东西不得自己张罗。”看向一旁满脸憋屈的米元:“我不出去了,就留下来和你们一起。”

    米元立即道:“可不是,别出去了。你们跟着我干活有钱挣还不妨碍你们下地,你看他们仨今天不就在地里忙活。”想想又补充:“你不用下地不过也一样,一样。”

    李三这次回村以后,觉得村里跟以前不一样了,热闹了有生气了,让他现在离开还有些舍不得。

    李三带着米元赶着车到杂货铺,米元两眼放光,仿佛瞧见了银子在向她招手。

    “小宋掌柜!我来了!”米元坐在班车上晃着腿打招呼。

    然而他俩谁都没进杂货铺,却是把车赶到铺子左侧的胡同拴驴车去了。以至于小宋掌柜闻声不见人,在铺子门口左看右看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。正转身回去继续算账,一串笑声传来,一听就知道是米元。

    “淘气!”小宋掌柜气乐了。

    米元乐陶陶地:“我带了好多香膏和口脂呢。”

    李三也来过两次了,冲掌柜打招呼:“小宋掌柜!”

    小宋掌柜点点头,把两人让进铺子里笑骂道:“快进来快进来!每次就那么点货,还好意思说!”

    “没办法呀,我的东西都是精工细作,当然慢啦!”米元理所当然道。

    “别以为我不知道,你盖了新房子,心思都不在挣钱上了,怎么,准备坐吃山空啊?”

    两人放下背篓,李三又去门侧的板车上卸货。他们这次带了三篓香膏,一篓口脂。